彩盒模切竟然會遇到這么多問題?到底該如何解決?
在數字印刷時代下,彩盒模切作為商品包裝的重要組成部分,在產品營銷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。因此,提高彩盒模切質量是印刷廠不得不面對和重視的問題。
模切壓痕產生“爆線”和“暗線”
問題:“爆線”指由于模切壓痕的壓力過大,超過了紙張纖維的承受極限,使紙張纖維斷裂或部分斷裂;“暗線”是指彩盒上出現不應有的壓痕線,一般是由于模切版和壓痕鋼線選擇不合適、模切壓力調節不當、紙張質量差、紙張纖維方向與模切版排刀方向不一致、紙張含水量低導致柔韌性下降等原因所引起的。
解決方法:選擇合適的模切版;適當調節模切壓力;提高車間環境的相對濕度;在模切之前先把待模切的印刷品在車間里放置一段時間;把對紙張產生的拉力降到最小。
模切精度低
問題原因:除模切設備本身的問題外,模切精度低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,例如手工制作的模切版誤差較大、模切壓痕與印刷過程的作業環境不同易造成紙張變形,導致模切壓痕位置不準等。尤其是經過上光、覆膜等工序后,紙張的變形更為嚴重,極易影響模切精度。
解決辦法:選擇先進的模切版制版工藝,提高模切版的精度;盡量保證模切壓痕與印刷過程在同一作業環境下進行,或保證作業環境的同一性(即相同的溫度、相對濕度等);對上光和覆膜后的紙張要進行模切預處理,盡量減少紙張變形對模切精度的影響。
模切起毛、起塵
問題原因:在模切合壓時,模切版上的膠條、壓痕鋼線對紙張產生了拉力,紙張未被完全切穿時就被產生的拉力拉斷,出現了毛邊;紙張方面,原生紙的質量好、紙纖維較長,模切時產生的紙毛、紙塵較少,而再生紙的紙纖維短,模切時易產生紙毛、紙塵。
解決辦法:根據紙張類型選用不同類型的模切刀。模切刀包括直紋刀和橫紋刀,兩種紋路的刀鋒又有高矮之分,刀鋒形成的紋路和高矮不同。在避免紙毛方面,直紋刀比橫紋刀好;在使用壽命上,矮鋒刀比高鋒刀好得多。在模切覆膜卡紙時,應選用直紋高鋒刀,且要求刀鋒是磨制的,最好不要采用壓凹凸一次成型工藝,否則壓力太大會對數字印刷印品模切產生很大影響;而在加工普通卡紙時宜選用矮鋒刀,并根據紙張纖維的質量來確定刀鋒的紋路。對纖維較差或較粗的紙張應選用直紋刀,纖維質量較好的紙張可選用橫紋刀,以提高模切刀的使用壽命。
模切“糊版”
問題原因:模切“糊版”是指紙張粘連在模切版上,產生這種故障的原因有以下幾種:模切刀周圍粘貼的海綿膠條密度過小或硬度過小,回彈力不足;模切刀刃口不鋒利,紙張過厚,引起夾刀或模切時粘刀等。
解決辦法:可根據模切刀的分布情況,合理選用不同硬度的海綿條或更換模切刀。
模切“散版”
問題原因:由于模切機使用時間較長、零件磨損、牙排鏈條松動等原因,在數字印刷產品模切過程中,鏈條將牙排向外拖時,鏈條不能繃直,海綿膠條彈離的紙張壓在模切底版上紙張容易被撕裂,最終造成散版。
解決辦法:排除設備故障;清除紙路上細小且很難察覺的異物;在紙盒糊口處和防塵襟片處增加連點;選擇硬度適中的海綿膠條;紙張含水量小、紙質較脆時也容易導致模切散版,此時應對成品進行加濕處理,或者隔夜再模切。